立案是诉讼的第一步,是人民法院整个审理流程的起始。而便利立案、方便群众是铜陵市郊区人民法院为民办实事的始终追求。最近,郊区法院在全市范围内推出首个要素式立案规范文本,明显提升立案效率,收获当事人一致好评。 1月21日,孙某因夫妻感情不和来到郊区法院欲起诉离婚。由于是第一次“打官司”,他便向立案大厅工作人员咨询如何立案。 在立案大厅值班的潘法官热情接待了他,并拿出一份表格化要素式起诉状模板。 什么是“要素式立案规范文本”? 简言之,是法院提前制定好的标准化文书模板,一般让当事人通过勾选、填空等方式快速完成诉讼请求、事实理由等信息表达,简化内容的同时也确保立案材料符合法定要求。 潘法官把模板文书平铺在桌面上,一边比划一边耐心给孙某讲解:“这里是诉讼请求,你就写清楚要离婚,还有财产怎么分、孩子抚养由谁负责。” 又翻到事实理由部分说,“这儿就讲讲你们为什么感情不和,什么时候开始闹矛盾,因为什么事情产生矛盾这些。”在潘法官的指导下,孙某坐在立案窗口认真填写表格,遇到不懂的地方,潘法官都及时解答。 潘法官和孙某专心填写起诉状,5分钟就完成了。孙某松了口气:“我还以为写诉状得费老大力气,得跑好多趟,没想到还算简单,省了不少事。” 这份诉状,是最高人民法院印发示范文本后,郊区法院收到的第一份要素式起诉状。 该规范文本像一份缩略的表格,把诉讼请求、争议问题、事实理由等关键要素列得清清楚楚,给当事人提供明确的诉讼指引。和传统起诉状相比,要素式立案规范文本简单明了,当事人能快速完成诉状书写。 以前,当事人因为不熟悉法律程序和文书格式,写起诉状既费时间又费精力,还可能因为文书不规范、不能及时立案。现在有了规范文本,当事人到法院立案的效率大大提高。同时,要素式立案规范文本还有助于提升审判效率。法官收到要素式起诉状后,能快速抓住案件的争议焦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查、质证和辩论,缩短审理周期,提高审判质量,也为后续调解、庭审等诉讼环节提供便利。 为了推广要素式立案规范文本,郊区法院在诉讼服务大厅还安排专人指导当事人填写。 依法简化立案文本,体现出的是“如我在诉”的司法工作理念。郊区法院将继续优化司法服务,让群众在解决矛盾争议的过程中更有获得感。(左言文 潘 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