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胡先生的心头却像压着一块沉甸甸的大石头:年关将至,他的工资却还没有着落。 1月13日,胡先生把一份起诉某公司的民事诉状递给了郊区法院,诉求很简单,就是拿回自己应得的工资。 劳动报酬直接关乎着一个个家庭的生计冷暖,处理这类案件,必须分秒必争。 时间不等人,法官立即行动,联系被告。 紧接着,法官开启“背对背”调解模式。法官先联系被告,语气严肃不失耐心。面对被告的各种推脱之词,法官一条条据理力争,用翔实的法律条文和类似案例,让被告明白逃避责任行不通。 开导完被告,法官又赶忙联系胡先生。电话接通,那头胡先生的声音满是焦急与无奈。法官温和地说道:“胡大哥,您先别着急,我们一定会全力以赴帮您解决问题……”法官一边耐心倾听胡先生的委屈,一边详细记录他的诉求和困难,时不时给予安慰和鼓励。 经过多轮沟通,法官像在错综复杂的迷宫中找到了通路,终于让双方达成了一致。 1月15日,借助“云法庭”,一场“面对面”调解正式上线。法官提前反复调试设备,确保网络畅通,画面清晰。正式调解时,法官在屏幕这头,眼神专注地看着双方,仔细核对每一项条款,确保双方都清楚明白协议内容。遇到模糊不清的地方,法官立刻详细解释,生怕有任何疏漏。 协议签署完成,被告迅速通过微信支付,把拖欠的工资转给了胡先生。(张盼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