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市郊区人民法院秉承“人人是营商环境、案案是检验标准”的理念,把省市区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转化为服务企业的具体行动,采取破产重整、多元解纷、强力执行、信用修复等一系列暖企惠企“硬举措”,助力打造法治化营商“软环境”,持续为郊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法治动能。 破产重整助企脱困重生。用活用好破产重整制度,是化解企业债务风险、盘活市场存量资产的重要手段。为强化破产重整工作,郊区法院在民事审判庭组建一支专业化的破产审判团队,建立由政府负责风险管控与事务协调、法院主导案件审判与执行的府院联动一体化处理机制,凝聚多方合力妥善解决企业破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为提高破产审判质效,郊区法院还深化破产案件繁简分流,探索简化审理程序,对于事实清楚、债权债务关系明确、债务人财产状况清晰的破产案件,适用快审程序审理,有效缩短了各节点用时。郊区经济开发区某公司因资金链断裂,工程项目“烂尾”,成为横亘在开发区面前的一道难题,郊区法院受理该案后,得到了区委区政府大力支持,经过法院居中裁判,企业债权处置问题得到解决,盘活了土地上四千多万元的闲置资产,企业拖欠的逾百名农民工工资也得以支付。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以来,郊区法院破产审判团队通过破产重整程序化解不良债务25.5亿元,处置破产财产0.912亿万元,释放土地资源7.15万平方米,安置企业职工50余人。同时,适用重整程序帮助辖区4家濒危企业涅槃重生,破产重整工作成效跃然纸上。 多元解纷筑起司法屏障。合同纠纷、债权债务纠纷、劳资纠纷等涉企纠纷往往复杂难调,为此,郊区法院向外借力,扩大多元解纷“朋友圈”,与仲裁机构开展常态化联系,与商会等行业性调解组织建立诉调对接多元解纷模式,引入第三方专业力量参与涉企矛盾化解。根据企业的需求,全面提档升级诉讼服务中心,提供绿色通道、网上立案、线上开庭、委派调解、缓交诉讼费、在线办理保全等多元一体化诉讼服务。立案阶段即对商事案件进行识别标注,以加快此类案件的裁判、执结进度,让广大中小企业切实享受到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带来的便利。2023年至今,成功调解涉企案件1216件,其中诉前调解成功307件。为推动涉企案件源头化解,郊区法院在辖区部分乡镇、街道设立“法官工作站”,实现矛盾纠纷及时摸排、就地化解。分批次组织法官送法进企,赠送企业经营法律风险防控实务书籍,并为企业提供“点对点”法律咨询服务,帮助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堵塞法律风险“漏点”,为企业合规发展保驾护航。 强力执行兑现胜诉权益。每一起执行案件都事关营商环境,执行方式、力度往往决定着企业的胜诉权益能否最终兑现。通过内挖潜力,统筹调配执行资源,郊区法院逐步打通涉企案件查人找物、财产变现、打击拒执方面堵点。采用线上查控、网上拍卖,逐步破解查人找物和财产变现难题。落实“执行集约化”改革,推动执行服务中心、执行指挥中心实体化运行,提高执行辅助事务的办理效率。去年以来,围绕涉民营企业债务等重点案件,集中开展了“暖企”执行行动。今年第一季度,又聚焦涉金融债权,开展“徽动执行”集中统一行动,执结涉企案件58件,执行到位537.86万元,帮助28家企业执行到位案款,司法助力服务企业发展“最后一公里”情景每天都在上演。据办案质效数据统计,去年以来郊区法院执行标的到位率一直高达60%左右,执行成效在全市较为突出。 信用修复护企正常经营。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需求,指引失信被执行人信用修复,让企业信用得以“造血再生”,是郊区法院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采取的一项激励举措,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一环。这一举措迅速激活了部分有履行意愿的被执行企业,促使他们按时履行、诚信履行。截至目前,郊区法院根据有关企业申请,已发出3份涉企业《信用修复证明》,促进了20余次积极履行全部或部分判决内容,帮助10家企业“纠错复活”,减少了信用惩戒措施对企业造成的不良影响。为鼓励引导被执行企业自动履行生效裁判义务,郊区法院还积极探索构建以信用为基础,贯通立案、审判、执行全过程的自动履行机制,融信用承诺告知、失信惩戒以及信用修复机制于一体,用司法之力引导诚信风尚。通过积极适用信用机制,有效推动了从“要我履行”到“我要履行”转变。此外,针对涉企执行案件,依法审慎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措施,最大限度降低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不利影响。在郊区,强力兼顾善意文明执行的举措助推营商环境提档升级的成效正在不断显现。(胡涛)
|